English

书店研讨会:为文化传播开窗口

1998-06-1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时下,随着出版界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,严肃书籍出版的悄然兴起,京城几家大型人文书店纷纷邀请知名学者、作家及相关人士举行各种研讨会、座谈会。今年5月以来,风入松、国林风等几家书店举办的研讨、座谈超过30场次。《自由秩序原理》、《牛棚杂忆》等著作先后在这里经过专家学者的推敲、研讨,从而成为读书界关注的热点。

这种研讨会不拘一格,轻松随意,往往取得正规学术会议达不到的效果,掀起了出版、发行、读者共同关注学术、文化的层层波澜。业内人士形象地将这种研讨会比喻为“窗口”——出版界由此透视读者的兴趣、心理,读者也由此了解新出的书籍。

风入松书店董事长王炜说,人文书店举办研讨会、座谈会,“在学术上是自然而然的事。一方面,我们与很多作者都很熟,大家对学术问题有着共同的关注;另一方面,我们谈论的通常是社科、人文等学术性较强的著作,请专家、学者参与讨论,也是把著作介绍给读者的重要方式。”

学者雷颐认为,书店举办研讨会,作为学人自发活动,是社会文化、精神生活丰富的反映。至于商业色彩,雷颐说:“那要看参加讨论的人,要看讨论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。”他举例说,前不久,由风入松、国林风、万圣书园等几家书店联合举办的关于《自由秩序原理》的座谈,就是一场非常深入的学术讨论。

谈及商业性,国林风书店的一位负责人认为,把文化与商业截然分开,甚至对立起来,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观点。在一定意义上,文化与商业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排斥的。在北大任教的王炜直言:“举办这样的活动不能说没有商业因素。学术也是产品生产的过程,我们只要清楚地认识到它的独立性,就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来推动它。”王炜称:“我在墙里(指北大)与墙外(指书店)做的是同一件事——传播学术、文化。”
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书店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、座谈会,尽管不同于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,却能起到广告宣传起不到的作用。由于知名学者专家的积极参与,这类活动以其较高的文化品位,既吸引了大量读者,也引起了出版社和新闻媒体的重视。在学术著作出版难、发行难的背景下,另辟蹊径,促成了读者、出版社、媒体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。王炜说:“文化事业不单纯是商业行为,更是一项长期的事业。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,以尽可能多的活动推动学术、传播思想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